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。以下为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收录的《论语》十二章的原文与译文:
第一章
原文: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译文:孔子说:“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,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?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,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?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,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?”
第二章
原文: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译文: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: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呢?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呢?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认真复习呢?”
第三章
原文: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译文: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;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;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;五十岁懂得了自然规律;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;到了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,却不会超出规矩。”
以上只是部分内容展示,完整的《论语》十二章还包括其他章节,每一段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规范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实践于日常生活之中。通过学习这些古人的智慧结晶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,并将其发扬光大。